牡丹籽油达国际领先水平 浑身是宝惹人爱
2015-04-09
牡丹是我国固有花卉,具有悠久的栽培传统。菏泽地处鲁西黄河冲积平原,土层深厚,土质疏松,土地肥沃;春季干旱,夏秋多雨,是牡丹最适宜的生长区之一。菏泽牡丹始于隋,兴于唐、宋,盛于明、清,至清成为中国牡丹栽培中心,至今已有1000多年的种植历史。目前,全市牡丹种植面积达到46万亩,有9大色系、10大花型、1237个品种,菏泽是目前世界上面积最大的牡丹繁育、栽培、科研、加工、出口和观赏基地。2002年通过国家组织论证的“菏泽牡丹原产地注册”,2006年被评为“中国牡丹城”,2012年被命名为“中国牡丹之都”。
牡丹全身都是宝,除了观赏价值,蕊、花、茎、叶、根都有很大的开发潜力,目前已成功研制一批深加工产品,由过去的单一观赏、药用逐步走上全方位、多层次、综合性的开发生产之路。近年来,菏泽市组织相关技术人员对牡丹展开了全方位、多层次的综合研究开发,成功探索出系列牡丹综合开发资源化利用路线。
主要包括:牡丹花的资源化利用、牡丹花粉的资源化利用、牡丹根的资源化利用、牡丹叶的资源化利用、牡丹种皮的资源化利用、牡丹果荚的资源化利用、牡丹籽粕的高值化利用、制取牡丹营养粉、制取纳米牡丹木粉、培养牡丹菇。牡丹产业是一二三产业相互融合的全链式产业,具有综合效益好、带动能力强的明显特点。成立了中国牡丹应用研究所,组建了牡丹科研专家顾问委员会,建设了国家牡丹种质资源库(菏泽)和中国牡丹新品种测试基地,有30余项省级以上研究课题获奖。其中“牡丹籽油超临界CO2萃取标准化规模化技术研究”、“牡丹籽粕提取芍药苷方法研究”2项技术,居国际领先水平。
2013年3月份,党和国家领导人习近平、李克强、张高丽、汪洋和省委书记姜异康分别就油用牡丹产业作出重要批示;2013年11月26日,习近平总书记专门视察了菏泽牡丹产业。经过近两年的发展,全市的牡丹种植面积已达46万亩,由往年的散户种植为主,已逐渐转变为集约种植为主。种植大户、专业企业、专业合作社相继涌现,逐渐成为牡丹基地建设的经营主体,牡丹基地建设质量显著提高。菏泽牡丹产业的发展逐渐呈现多元化的态势,已由原来的药用、种苗、观赏,开始向种苗、成品化、深加工等发展转变。目前从业人员达到10万多人,年产标准化牡丹种苗3000万株,发展花卉企业300余家。
牡丹籽油、牡丹茶、牡丹催花、牡丹鲜切花等产品已批量生产,涌现出了尧舜生物、盛华产业、瑞璞艺术等一大批龙头企业。尧舜牡丹产业园国内首条年产10000吨牡丹籽油生产线已投产运营;正在安装牡丹籽油软胶囊、牡丹食品灌装两条生产线,明年5月投产。所有项目全部达产后,年可实现销售收入180亿元,利税24亿元。盛华牡丹产业园,2013年牡丹基地面积发展到5000亩。
牡丹深加工的企业达到6家,尧舜、盛华、瑞璞、中原、琦园、蓝天蓝等企业初具规模,牡丹籽油、牡丹茶、牡丹催花、牡丹鲜切花等产品已批量生产,龙头企业带动能力进一步增强。科研能力不断增强,已发展牡丹专业科研机构17个,建设了全国最早的牡丹资源库、资源圃和新品种驯化测试中心,先后完成 “牡丹太空育种”、“牡丹不凋花”、“油用牡丹品种筛选及规范化栽培”、“牡丹籽油生产工艺研究”等技术研究60余项。“牡丹籽油超临界CO2萃取标准化规模化技术研究”、“牡丹籽粕提取芍药苷方法研究”两项技术通过科技成果鉴定,达国际领先水平。随着生产加工技术的深入研发,牡丹产业将扩大延伸到医药制品、日用化工、营养保健、食品加工、餐饮服务、工艺美术、食用菌、畜牧养殖、旅游观光等众多领域,发展前景广阔。